细说项目故事挑战 蓝鳍金枪鱼
全人工养殖项目

孕育,即为“资源”!
绵延子孙,代代相传

民企第一家,成功实现“全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

日本的渔业界风云突起。
全球范围内的健康热潮和日本食品热潮,导致世界各国的捕鱼量急剧增加。受此影响,日本的远洋和近海渔业已陷入无鱼可捕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到2050年,寿司店将会出现金枪鱼和大多数品类“缺货”的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何才能做到保护水产资源的同时,又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海的惠赐到我们的餐桌上呢?解决这一难题的项目诞生了。
有一群人挺身而出,宣告说:“全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这,就是我们的解决方案!”他们,就是日夜奋斗在距离东京1,300公里的奄美大岛上的工作人员。
水产养殖和全人工养殖。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是否能够从培育长大的成鱼中采卵、孵化,并衍生出第2、第3 代。如果说现有的水产养殖方式是“消耗型”的话,我们挑战的全人工养殖方式就是“循环型”。这项前所未有的项目若能成功,也就意味着我们能把大海的惠赐连绵不绝地留传给未来的孩子们。

奄美大岛的工作人员们,正是怀着这样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日夜努力工作。然而,通往全人工养殖的道路却是艰辛漫长的。

蓝鳍金枪鱼原本就是一种敏感的鱼类,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果晚上有灯光照在身上,它就会惊慌逃跑,撞到鱼塘负伤致死。所产的鱼卵也不易在水箱中孵化。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花了整整20年,才从100万个鱼卵中孵化出15000条鱼苗。”

即使孵化出来,鱼苗与水箱壁相撞,或者相互吞食,其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减少的原因,到底是因为鱼苗感受到压力,还是大自然淘汰的结果呢?
因为没有先例可参照,工作人员唯有不断暗中摸索,寻求答案。

此后,“水箱饲养”的鱼在海里养育成长为成鱼,到了2010年,终于首次获得成功——在2006年生产的苗种长成了成鱼并成功产卵。其后,如何提高小鱼苗的存活率,依旧是本项目作为业务存续下去的一项关键课题。

我们的使命,是创建一个纳入到企业供应链的,从加工到销售的量产型商业模式。因此,必须精准地核算出盈亏平衡点。
饵料(饲料)的开发也是迫切的任务。蓝鳍金枪鱼不仅是大食汉而且对食物喜恶分明。我们与公司内外的智囊团通力合作,致力寻求性价比最高的饵料。通过调整饵料的配方,例如能够增减蓝鳍金枪鱼脂肪的含有率等,从而使得质量可控成为现实。

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花了整整20年,才从100万个鱼卵中孵化出15000条鱼苗。”即使孵化出来,鱼苗与水箱壁相撞,或者相互吞食,其数量也逐渐减少。减少的原因,到底是因为鱼苗收到了惊吓,还是大自然淘汰的结果呢?因为没有先例可参照,工作人员唯有不断暗中摸索,寻求答案。

到了2010年,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水箱饲养"的鱼在海里养育长大成成鱼。在2006年生产的种苗终于长成了成鱼并产卵成功。今后,如何提高小鱼苗的存活率,依旧是本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我们的使命,是创建一个纳入到企业供应链的,从加工到销售的量产式商业模式。因此,必须精准地核算出盈亏平衡点。
饵料(饲料)的开发也是迫切的任务。蓝鳍金枪鱼不仅是大食汉而且对食物喜恶分明。公司内外的智囊团通力合作,以期找到性价比最高的饵料。力图通过调整饵料的配方,增减蓝鳍金枪鱼脂肪的含有率,使质量可控成为现实。

这是我们集团的养殖场——奄美养鱼筱川分部的同仁们。每位成员都以“保护资源”为共同口号,铭记使命,积极进取。增养殖事业部养殖课的小野寺纯副部长(后排右4),就是和同事们携手奋斗,历时20年终于实现了商业出货的不屈不挠的男子汉。
全人工养殖的蓝鳍金枪鱼,集团整体于2021年度出鱼1万2千条,约570吨。

几百年前,江户(现在的东京)的寿司摊,视金枪鱼的赤身为宝,舍弃油脂高的部位。这是因为油脂高的部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保存。据说这就是注重鲜度的寿司职人们喜欢赤身的原因。

工作人员介绍道:“通过饵料来控制出品。进而通过调整饵料的原料来建成一个生态圈。这是下一步的课题。”

比如说,传统的饵料以鱼为主要原料,是否可以用大豆等植物蛋白取代鱼呢?如果这个尝试能够成功,将会创造出一个新的资源保护圈。然而,现状是,如果持续投放植物性饵料的话,蓝鳍金枪鱼会吃腻,剩下很多。诸如此类的各种试错仍在继续中……

“和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对鱼类和生食的需求不断高涨。在此风潮之下,全人工养殖的蓝鳍金枪鱼作为行业先锋,首次出售欧洲。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我们公司与国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始利用人工苗种开发蓝鳍金枪鱼的育种技术。

而这一步,成为了迈向明日的基石,我们将朝着梦想,继续砥砺前行!

我们的全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以“BLUECREST”的系列名流通于市场。
该命名源自蓝鳍金枪鱼的英文名“BLUEFINTUNA”中的“BLUE”,以及意味着“顶点”的“CREST”。命名寄托着我们的心愿:为消费者“提供世界巅峰级的商品”。

全人工养殖的周期循环示意图

产卵・采卵

每年六月至八月的夏季,奄美大岛的蓝鳍金枪鱼进入产卵期。重达100-150公斤的亲鱼,生长在三个大型鱼塘里,通常会从日落到午夜时分,多条雄鱼追着一条雌鱼进行排卵、排精。一天的产卵将诞生数千万粒之多的鱼卵。工作人员用网捞起漂浮在海面上的鱼卵,送到邻近的孵化场进行孵化。

孵化・苗种生产

送入孵化场的鱼卵(受精卵)长成6厘米长左右的鱼苗(苗种)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它们在孵化场的水箱里得到精心的照顾。全人工养殖的最大要点就是通过这种“人工苗种”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说明一下,我们目前正与东京海洋大学和甲子园大学联合研究如何培育人工苗种。

苗种入海・养殖

苗种在孵化场生长一个月后,会被转移到近海养殖场。我们集团设有多处养殖基地,除奄美大岛的2个基地之外,还分布在大分、三重等地。鱼苗3年后长成成鱼,销往日本全国各地的超市、量贩店和餐饮企业等。

从受精卵到苗种

  1. 受精卵
  2. 5天
  3. 10天
  4. 15天
  5. 20天
  6. 25天(苗种)

1

在奄美大岛南部海域的大型鱼塘中交尾产卵的蓝鳍金枪鱼。

2

经过在孵化场水箱(见照片)中为期一个月的养育,受精卵发育成体长5-6厘米的苗种。
2006年生产试验开始时不到0.1%的苗种成活率,到了2016年已经成功提高到3%。我们举全集团之力,为改善鱼苗的生长环境和饵料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何筛选出适合饲育的鱼卵,如何强化作为饵料的浮游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如何微调水温和光照强度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

苗种的居所,从孵化场转移到了海洋,从水箱转移到了鱼塘。从这个阶段开始,“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以往的技术,养殖金枪鱼是使用日本近海捕获的小鱼作为饲料。而我们从保护资源的角度着手开发新的饲料。回收流通过程中的“残渣”(鱼骨和内脏)制成饲料,提高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饲料,或是有助维护鱼塘周边生态系统的环保型饲料等,我们正逐步推进饲料的转变。

4

2015年开始商业出货,2019年首次出售欧洲(从大分县的养殖场出货)。面向中国、泰国也开始出口销售。全人工养殖的蓝鳍金枪鱼,采取不冷冻的“冰藏”先端技术,用航空运输,吸引注重新鲜、注重日本品牌的消费者群体。

全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的历史

1987 实施第1期苗种生产试验
(奄美大岛,久根津)
2006 实施第2期苗种生产试验
(奄美大岛,筱川)
2007 设立“蓝鳍金枪鱼健康苗种生产技术开发研究小组”
推进营养和生理学的基础研究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开发
2010 2006年生产的苗种成功产卵
民企首次实现全人工养殖
2013 商业规模上成功实现大规模生产
增建第二孵化场增加产量
2014 2010年生产的苗种成功产卵
诞生人工孵化第二代鱼苗
2015 开始商业出货
2019 开始出货到欧洲
2021 与渔业研究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始开发蓝鳍金枪鱼的育种技术

截止至2022年6月的信息

到页面顶部